祁门红茶的起源

秘书处 中国名茶评论43,583字数 2772阅读9分14秒阅读模式

 

历史久远的祁门茶

商人重利轻别离,前月浮梁买茶去。------《琵琶行》白居易

祁门建县于唐永泰二年(公元766年),白居易诗句中的的浮梁与祁门县一水之隔,商人由阊江水道运载两岸山中所产的茶叶。 “邑之编籍民五千四百馀户,其疆境亦不为小。山多而田少,水清而地沃。山且植茗,高下无遗土。千里之内,业于茶者七八矣。由是给衣食,供赋役,悉恃此祁之茗。色黄而香,贾客咸议,愈于诸方。”张途在唐咸通三年(公元862年)所写的《祁门县新修阊门溪记》中记载祁门县山多地少,有七八成的农户以茶为业,生活租税都源于茶叶。本文记述了祁门茶叶兴盛,但运输的水路为阊门所隔。歙州太守清和崔公从咸通元年六月到咸通三年二月完成重修阊门,本文作者在游历祁门后有感而记。
祁门红茶的起源
祁门红茶的起源

祁红的传说

相传,在清末的茶忙时节。祁门历口有一个叫吴志中的老汉,一天从高山背回近百斤生叶对,兴冲冲赶到家,将鲜叶倒在地上,不料山路迢迢全被捂红了。老汉惊慌失措,想扔了太可惜,不如试着做出来再说。等他按绿茶的工艺做出后,茶条全是乌色。尽管如此,老汉还是将茶挑到茶庄,可是连走几家茶庄老板都说,“这完全是变质的坏茶叶,不要。”

老汉是犟脾气,卖不了就自己喝,绝不倒掉。政治鸦片战争后期,外国人已公开到中国活动。当老汉挑着一袋茶叶,垂头丧气往家走时,迎面碰到一位外国传教士。教师随口问道:“老汉挑的是什么东西?”老汉满腹怨气,正无处可泄,边没好气的说:“乌龙。”“乌龙?”教士来了兴趣,非要看看不可,老汉拗不过他,只好停下来,任其掀袋看茶。教士见茶叶色乌条细,异香扑鼻,喜不自禁,拎一片就咀嚼开来,居然味甜且香。大叫:“乌龙,好茶。快卖给我。”老汉开了个比绿茶高几倍的茶价,教师竟不还价,痛痛快快的将茶全部买下了,临走还嘱咐老汉说:“你的乌龙,从明天起我全包了。”

意外收获,使老汉绝路逢生,回到家中,他将这喜讯告诉家人,全家都乐得合不拢嘴。家人细细回忆了白天做茶的过程,觉得并无特难之处。于是决定从次日开始,就专做这种茶,并要做的比今日还好,不给中国人丢脸。

次日天才亮,全家人就上了山,至中午太阳正当顶时,又急忙挑茶回家,待鲜叶捂红后,又仿照头天的制法做茶,果然乌龙又出现了。全家人喜出望外,立刻将这好消息告诉了村人,村人赶来一看,果然是亮里投褐,褐里显红的乌茶,有人又抓了一把泡水,茶水竟也红艳艳的,便提议道:“既然茶汤是红色的,就叫祁门红茶吧,总比叫乌龙好。”众人均同意,于是跟着仿效,祁红就这样诞生了,美名随之也传到了国外。

祁红起源的三种说法

在祁门红茶出现之前,祁门有安茶和绿茶两种,安茶及绿茶均有出口。安茶创制于明末,在清代,主要由水路运至广州,由十三行出口至东南亚地区,一直是祁门茶主要的外销茶类。在清末,红茶创制,价高于绿茶,于是纷纷仿制,由此创立了祁门红茶。所以祁门红茶应该是由众多茶农,茶号,在生产的过程中共同创制的,为了方便记述祁门红茶的创制,总结为三种说法,余氏说,胡氏说,陈氏说。

余氏说

据民国26年(1937年)出版的《祁红复兴计划》载:“1876年(光绪二年),有自至德茶商余某来祁设分庄于历口,以高价诱园户制造红茶,翌年复设红茶庄于闪里。时复有同春荣茶栈来祁放汇,红茶风气因此渐开。”

文中的余某叫佘干臣,新编《黟县志》载:余干臣,名昌恺,立川村人。祁红创始人之一,原在福建为官。清光绪元年(1875年)在至德(今东至)县尧渡街设茶庄,仿福建闽红的方法试制红茶,次年到祁门县历口设茶庄 ……”

胡氏说

1916年3月25日《农商公报》云:“安徽改制红茶,权兴于祁(门)建(德),而祁建有红茶,实肇始于胡元龙。胡元龙为祁门南乡贵溪人,于咸丰年问(1855年左右)即在贵溪开辟荒山5000余亩,兴植茶树,光绪元、二年,因绿茶销路不畅,特考察制造祁红之法,首先筹资六万元,建设日顺茶厂,改制红茶,亲往各乡教导园户……”云云。

祁门红茶的起源
祁门红茶的起源

胡余共同说

胡余两说,看似矛盾,实则相通。胡元龙后裔胡益坚先生对此曾有公正评说:“清同治十年(1871年),佘干臣自福建被罢官归来,赁居在祁门县城三里街。余氏见祁门产茶,乃根据闽人经验,建议祁人改制红茶。但祁人由于久居山区,消息闭塞,思想保守,无人敢应议改制,独胡氏元龙敢付诸实施,乃接受佘氏建议,在自办的培桂山茶场着手改制红茶。清光绪元年(1875年),专从江西修水请来茶师舒基立,学习宁红经验制成红茶。”从这里可以看出,胡佘二人从思想到实践,均经历了一个曲折而艰难的过程,最后二人殊途同归,共同趟出了祁红之路,成为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”,是举世闻名祁红的奠基人。

陈氏说

民国祁门城里人郑恭《杂记·祁门红茶源流》:“民国纪元前五十年,有邑人胡元龙、陈烈清(又名陈光楷)相继在祁门西南乡创设茶厂,招工授以焙制方法。这两家茶厂算是制茶最早。厂名胡日顺、陈怡丰。”

清末绿茶滞销,历口吴志忠老汉无意中发现红茶制法的传说,不胫而走。红茶是外销产品,在当时茶叶内销乏力的形势下,却能一枝独秀。桃源陈怡丰茶号庄主陈烈清(居外桃源——今闪里镇),其夫人王银娣,是箬坑察坑人,与吴老汉是表亲,对此早有耳闻。察坑的茶农,凡有茶叶,总是送到陈烈清的茶号销售,图个亲戚照应,卖个好价钱。

 

一日,察坑三十多位茶农,红日西沉时,将鲜叶挑至闪里,因天气过热,鲜叶全部捂红,萎成一团。王银娣劝说夫君全部收下,仿照吴老汉之法,试制红茶。烘干以后,条索紧密,色泽全黑,开汤全红。客商见之大喜,直呼与福建之乌龙相同,于是收购充福建乌龙外销。陈烈清于此看到商机:一是生产周期大大缩短,烘干即可销售;而安茶是一种发酵茶,制成安茶后,要用竹篓箬叶包裹后存放一年方可出售;二是红茶售价高于安茶。陈烈清遂悉心钻研红茶制法,逐步提高工艺。陈怡丰茶号形成批量生产,于是声名大振。时在咸丰十一(1861)年春。

本文摘自《祁门文史》第五辑《茶业专辑》

历史上的今天
7 月
3
秘书处
  •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-07-03 16:13:58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vip.ccen.tv/mingcha/2023/07/03/2482.html
评论  0  访客  0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确定